让幸福来敲门吧 忘记过去 坏记性是变得幸福的一大法宝。丽塔梅布朗 如果你总是不肯忘掉过去你就无法变得幸福快乐。你犯过错误吗?你有过很糟糕的经...
我经历的7·28唐山抗震救灾
1976年,我在北京军区陆军38军114师342团3营7连担任炮排排长。当年我们连队在河北定县疙瘩头村团里的农场驻守。
7月27号那天晚上,感觉和往常很不一样,天气异常闷热,雾气昭昭的,憋闷得喘不上气。前半夜根本无法入睡,人莫名其妙地发慌。特别是农场的老鼠也和往常不一样,这天晚上只要一关灯,大小老鼠就会上蹿下跳出洞,不停歇地奔跑,像是要发生老鼠大战一样。有一只大老鼠还咬伤了炮一班班长的耳朵。此时,谁也想不到这是一场特大灾难即将来临的先兆。
凌晨三四点的样子,似梦似真地听到万鼓齐鸣,又像是上百台的汽车发动机同时发动的轰鸣声,它从遥远的地下传来,又由远渐近像要从你身上碾压过去,睡梦里这声音伴随着大地的颤抖让你处在听天由命的绝望状态。紧接着我被一阵剧烈的晃动掀到床下,迷糊之际听到窑洞外指导员李文梓声嘶力竭般喊着“地震了,地震了,快出来”。农场的宿舍是窑洞式建筑,有一定的抗震能力。战士们都安全地跑出来,凌晨三四点钟是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听到喊声跑出来,是大部分人惊慌失措的本能反应,定了几分钟神儿后才明白是发生了地震。但并不知道震中在哪儿,心里只是说,千万别是北京发生大地震。
熬到早晨6点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响了,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传来了,在河北省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了强烈地震的消息。消息说,这次地震为7,5级。其实对于我们来讲七点几级的地震是个什么破坏程度,全然没有概念。
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多死人
我们连队是7月28号接到派一个排去救灾的命令的。连党支部召集全连干部开会,讨论谁去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我表态说,我比其他几位排长年轻,还未成家,没有后顾之忧;再则我的身体好!要求的口气有些不容置疑。党支部同意了我的请求。
我们排是38军第二批次奔赴唐山抗震救灾的部队。第一批已在奔赴唐山的路上了。为了支持我,连里派了一排一班加强了我的排,选了我们连汽车班技术最好的司机做正副驾驶,由我带队出发去救灾。7月29日上午赶到团部和大部队集结后往天津方向出发了。
定县到天津距离两百多公里,公路狭窄破损,瞬间涌进了这么庞大的部队还有惊慌失措逃难的百姓,变得拥挤不堪。下午三四点钟才到达天津郊区,沿途便看到天津城郊的楼裂着大口子,许多大烟囱倒了,平房差不多都倒塌了。看到这情景非常震撼,心情变得凝重,觉得这次任务非同一般。
黄昏时分,当我们到达天津东北部宁河县外围时,部队受阻不能前进。宁河县位于天津和唐山之间,距离唐山市五十多公里,公路贯穿宁河县城。强震把宁河县变成废墟,公路两旁的建筑物坍塌后覆盖住了公路,要靠工兵营用推土机把路推出来,车队才能前行。我们从宁河县的南部入城,沿途看到道路两旁没有一问完整的房屋,全都是砖头瓦砾,损毁程度远比天津更为严重,每个人的心情都显得沉重。通过宁河县城时天色已黑,汽车打着大灯慢慢前行,在车前方一两百米远的公路旁,隐约看到用各种袋子堆起来的一垛垛的东西,乍一看我以为是救灾物资,接近的时候才看清从袋子中伸出的腿、胳膊和头,那是尸体。是当地活着的人和先头部队边开路边刨出来的遇难者,没有时间也没有地方安置,只好先堆放在路边上。七月是高温天,这些尸体虽然挖出来没多久,但很快开始发臭,人体组织液在滴淌。从我到全排士兵全傻眼了,看着这一切,人变得几乎不会说话。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多的死人,就是对战争的想象也没有这般的恐怖啊。都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灾难,实在想象不出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如此大的灾难。我们并不知道,其实这只是序幕。
出宁河县经过蓟运河,大桥已被震断,部队再次受阻等待着舟桥部队架设临时桥梁。时间已到深夜,几万的大军往灾区赶路,一停就是一大片,天气炎热,坐着不动都汗流浃背,这可给蚊子提供了美餐。当地的蚊子个儿大不怕人,一来便是黑压压的一片,叮过死人再叮活人,没地儿躲没地儿藏。打也打不过来,不出几分钟便浑身是包,奇痒难耐。
接近唐山时公路变宽阔了些,但人车拥挤混乱不堪,我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公路上的行人,尽可能快地向唐山方向前进。路上都是从唐山方向逃出来的老百姓,有搭汽车的,骑自行车的,更多是步行的,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各个蓬头垢面,面部惊恐,残胳膊断腿的,头上流着血,有些在行走中倒下再也起不来了,场面血腥凄惨让人震惊不已,灾难的规模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部队必须奉命全力以赴加速赶到集结地,接受统一的救援命令。一路走走停停,历经险阻,终于在7月30日凌晨四五点到达了唐山。
地震现场死一般的寂静
唐山地区当时约有160万人口,城区人口约44万,是一个工业城市,开滦煤矿、唐山钢厂、唐山陶瓷厂、唐山火力发电厂等都是有骨干地位的国营大企业。据说,地震发生后,当时的省长刘子厚第一时间赶到,看着只剩下砖头瓦砾的唐山,大哭了一场。虽然沿路所见所闻已让我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当我们沿着新华大道进入唐山市时,看到的景象还是让我们所有的军人都被震慑住了。整个市区的建筑就像被一只巨拳捣得粉碎一般,几乎看不到成型的建筑物,断壁残垣上挂着尸体,暴露着的人体躯干,耷拉着淌着血的四肢。四处寂静无声,活着的人在瓦砾中寻找着家人、财物。更多的人披头散发,衣衫褴褛,呆若木鸡,仍旧未从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中反应过来。偶尔能够听到人们细弱的哭声,还能看到乘机来城里抢猪肉抢粮食抢商店的郊区农民。
我们团受领的任务是进驻唐山矿冶学院,以矿院为中心呈放射状展开救援。唐山矿院是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它的前身是1895年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科系),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大学之一。
30日上午我们到达唐山矿院,迎面看到的是唐山矿冶学院图书馆楼,这个异常坚固的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二层以上离开了地基,生生整体向前走了一大步。
下了车,营部教导员石凤瑞立即下命令说,以连为单位马上开始救人,我即带领着全排战士沿着学院宿舍楼展开搜救。 开始搜救,其实从士兵到军长根本不知道如何救援:一来谁也没见过、经历过这么大的地震,面对残垣瓦砾不知如何下手;二来没有任何工具可使用,甚至一镐一锹,就靠双手刨挖。七十年代的楼房建筑基本上是四面用砖砌起来,上面用水泥预制板一盖就完事儿,房子盖得简单粗陋,不保暖,不隔音,更谈不上坚固安全,过个火车都轰然作响,遇到这样的大地震左右一摆便轰然坍塌,预制板齐刷刷地拍下来,把人结结实实地压在下面。预制板断了你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抬不动,打不碎,有时从预制板的边缘明明可以听到被压在下面人的求救声甚至能看到对方,可面对层层交错叠压在一起的预制板愣是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遇难者死去。即便是挖掘出来的遇难遗体怎么处置,如何掩埋,这都是问题。
为了提高救助的成功率,振奋大家的斗志,部队宣布救出一个活人记一等功,挖掘出一个遇难者记一个三等功,并说华国锋总理来了,等着接见救出来的难民呢!以此提振大家的斗志,提醒大家竭尽全力先寻找活着的人。在搜救矿冶学院宿舍楼时,发现这座三层的楼房已经成为一堆废墟,看上去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我们趴在倒塌的废墟上仔细监听有无幸存者呼救,整个现场死一般的寂静,生怕忽略和漏掉一丝呼救的信息,但是我们没有听到任何的呼救声音。只从瓦砾的缝隙中看到一些遇难者。有个女人衣衫褴褛地跑过来跟我说救救她的妹妹,她家住在三楼,楼房塌了以后,她受伤但活着爬了出来,妹妹现在埋在里面。我们跑过去一看,她妹妹四周都被预制板压着,脸都看不见,只露了一张嘴,嘴里全是灰土,发出游丝般的呻吟,我帮她把嘴里的灰土抠出来,喂她喝了点儿水,安慰她要坚持住,于是我们开始赤手空拳地刨挖她四周可挖的瓦砾,没有挖掘机,没有工具,预制板实在是太重,我们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姐姐不停地在安慰她:“要有信心,坚持住啊。”这个女孩儿一直坚持到了下午的四五点钟,吐尽了最后一口气。我们停止了徒劳的挖掘,悲悯无奈地望着这堆废墟。看着失声痛哭的姐姐,我想象这块冷酷的预制板下压埋着的同样是一张有着青春靓丽脸庞的生命。没有把她救出来,那种无助和悲伤的情绪缠绕在内心很多天无法解开。
无法想象的困难
刚到唐山,首先遇到的困难,一是尸臭笼罩整个唐山,让你窒息,我至今也找不到一个准确形容词描述这种味道,我只能说是什么臭都比不过尸臭。二是晚上无地宿营。砖头瓦砾边都是尸体,空地上躺满了活着和等待救治的市民,晚上实在是困极了,就壮着胆挪开几具尸体,腾点地儿,士兵们背靠背和衣而睡。闻着尸臭,睡在死人堆儿里,有时在梦中都不知道自己是死人还是活人。三是完全没有救灾工具,连双手套都没有,救灾效率可想而知。四是没有水喝。我们到达灾区的第二天,空军就开始给我们和灾民空投粮食,但没有水喝。半个唐山的灾民和部队靠的就是唐山矿冶学院附近的一个露天游泳池,肮脏的池水就是我们的救命水!我们团特务连工兵排负责把守看管游泳池,严格限量使用,只许饮用禁止其他使用。可这是什么样的一池水呢?游泳池的水呈深绿色,有腐臭的味道,有大地震房倒楼塌的灰尘,还有动物的死尸,浮游生物,等等,闻着恶心至极。可为了给身体补充水分,我们从郊区农民那儿买回来青绿西红柿倒在锅里,用游泳池里的水煮成浆糊状,红红绿绿的你也看不出来啥颜色,捏着鼻子生喝,喝了吐,吐了喝。
喝水尚且如此困难,洗漱就更不用说了。那时的唐山空气中每天弥漫着尸臭的味道,无论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干什么这种味道都伴随着你。我们每天挖出来的人很多都已开始腐烂,挖的时候手上、身上沾的都是尸体的组织液,没有水可以洗手,吃饭前只能用土搓搓。时间久了甚至分不清这种臭味是现实中的还是记忆中的。记得一直到十月份我们才有了部队防化兵提供的洗澡车,我拼命地用香皂搓洗,可是洗完还是觉着臭。其实那味儿是留在记忆中的。至今我对这种臭味都异常敏感。
7月31号我们排接到上级新的任务,奉命军事管制唐山的一个糖业烟酒仓库,当时那里正在发生老百姓哄抢的情况。地震之后,短暂的惊恐过后大多数幸存者更操心的是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吃什么?这是一家很大的国营仓库,既有烟、酒、糖、茶的仓库,还有鸡蛋和肉类的冷冻库。仓库严重塌方。里面的香烟、酒、糖、鸡蛋等全都暴露在外。灾民发现后一哄而上。
当我们火速赶到那里时就看到衣衫褴褛、赤身露体的灾民们正在疯抢任何能吃的东西。他们边抢边吃,玻璃罐头没有工具打开,往石头上一磕,拿手捧着就吃,手被划破淌着血也全然不顾。记得有个白糖仓库,那时的白糖都是从古巴进口来的,整麻袋的古巴白糖,堆放得像小山包一样高,仓库坍塌后糖经高温一晒,融化的黏液就从麻袋里渗出来,成了真正的唐(糖)山。灾民趴在上面用舌头舔,用牙啃……面对这个混乱发疯的场面,幸存的几个公司领导,那时候叫革委会负责人,面对着国家财产根本没有办法保护。我带领着战士赶到的时候,无论怎样的劝阻根本没有人理睬。
这时候仓库革委会有个领导跟我商量说:“解放军同志,我们民兵的仓库里有两只卡宾枪,要不拿出来放两枪,没准儿管用。”对付这种场面我也没有经验,倒是想起来看过的电影中有这样的情节,为了吓唬人朝天鸣枪。我表示同意,于是仓库的一个负责人拿着只老掉牙的卡宾枪站到高处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朝天打了两枪。没想到还真是管用,老百姓一听枪响犹如惊弓之鸟,扔下手里的东西拼命的跑。那个场面真让人百感交集。这种局面直到由我们38军派了一个车队把所有的物资食品全部转移才结束。
8月2号,是来唐山的第三天,这里已经遍地都是来救援的解放军了,步兵工兵卫生兵……因为我们38军是摩托化部队,行动快,是最先到达灾区的,所以遇到的困难也最多。几天后,我们已经有空投下来的简单工具了,但是饮水的艰难仍在考验着我们。那天正在挖掘又一堆废墟时,忽然看见士兵们像密密麻麻的绿蚂蚁一样朝一个方向在跑去,我还以为是又地震了呢。几分钟后,我排战士王仁合抱着两大盒冰棍儿跑回来,气喘吁吁地说:“排长,快点儿吃冰棍儿要不全化了。”安徽兵王仁合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战士,做事认真且精明利索。在连队时我注意到不管天气多么热,这小子从来不脱背心,洗澡时也是这样的。我就问他怎么回事儿?瞒不过了就脱下背心让我看,原来背上有很多乱七八糟的疤痕。他家在安徽农村,他妈下地干活没人管他,就放在炕上,结果他被狼叼跑了,赶巧他妈回家喂奶发现狼叼着儿子正走呢,就敲着个洗脸盆边喊边追,这只怀孕的母狼,被他妈妈追得跑不动就松口了,王仁合捡了条命回来。 “哪儿来的冰棍儿?”王仁合说,他发现了一个塌了的冰棍儿库,他跳下去给我们排的战士们抱上来两盒,这时别的士兵也发现了,瞬间抢得精光。这么热的天儿能吃上冰棍儿简直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可是一口下去这冰棍儿又臭又苦,许是太渴了顾不了那么多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事后听说有人中毒,原来是制冷用的氨水管道被震裂,流到了冰棍儿上。
我永远都会记得8月3号那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我们装运完当天挖出的遗体,开始往驻地走。无意中看见从北京方向开过来有几十辆的消防车,这些消防车一看车牌就知道不是灾区的,车开到离我们不远的时候停下来,从车上下来个胖胖的老师傅喊着:“快来喝水!毛主席给你们送水了!”我们虽然近五天没喝过清水了,浑身好像都干枯了,但听了这话,还是泪如泉涌,我迅速跑到废墟里捡了一个被压瘪的洗脸盆,手拉脚踹地让它有了个弧形,接了一盆水,拼命地喝了起来,不怕你笑话,那真是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那是我一辈子里喝的最香甜可口的水。地震三天后,我们的任务是收尸
我们排到达唐山的第三天后,受领的主要任务就是收尸了,我从此也就被战友们称为收尸队长。记得我们排独立去搜索收尸的第一个任务是营部石教导员向我下达的。就是要为唐山八中的书记收尸。唐山八中是唐山市最好的中学,在唐山的地位相当于北京的四中。
我们到达唐山八中时,看到八中的三层楼房已经碎成了一堆废墟,废墟的顶端坐着被预制板砸掉了半个脑袋的遇难的张书记的遗体,因为这是个暴露目标,在烈日酷暑下,遗体发酵得很大,面部表情扭曲,且高度腐烂,伤口处蝇蛆密布,遗体上身端坐,但下身卡在废墟中,要想把他取出来并不容易。我和几位班长商量后认为可采取的办法是,一人把他上身抱起,在其腰间拴好绳子,大家再一起用力将他拖出来,可以保持尸体的完整。那么谁去负责抱尸体呢?我一连下了三次命令,全排战士竞无人应答。我只好身体力行了!如此近距离接触死尸真让人不寒而栗,举步维艰。但军队打仗就是这样,当官儿的不带头,任务就完不成!我虽身上打着抖,但脸上却很镇静,这是做给我的士兵们看的。我从废墟里拽出一块床单盖在遗体的身上,然后蹲下身抱起他,一声令下,战士们齐下手,一下子就把尸体拖了出来,简单包裹后就移交给了他的家属,他的弟弟跪下感谢我们解放军。有了这次体验后,全排的士兵都坚强了起来,此后,不管遇到何等恶心难看吓人的遗体,大家事先排好队,该谁上谁上,既不退缩也无怨言,且手法也越来越熟练,比如,有人负责从废墟中拖出尸体,有人包有人捆有人抬上收尸车,非常流畅,就这样,在两个月中我们拖挖包裹了四百多具遇难者的尸体,荣立了集体二等功,我个人也立了功。
有一天傍晚,我和战友们正在回矿院驻地的路上,碰到一老太太领着俩孩子,看见我们就扑过来跪在了我们面前。了解到的情况是:老太太的女儿女婿都是矿冶学院教师,已双双遇难,两个小孩和她活下来了,她在这个宿舍楼的废墟前已守了好多天了,盼望能有人爬进废墟里,去她女儿女婿的房间里取回床头柜上的手表和抽屉里的其他值钱物品。老太太信任我们,信任解放军,这事我们不能不管。老太太的家在一层,房间虽然变形和裂纹但还没有完全垮塌,但变形的空腹钢窗只能爬进一人,我壮着胆子摸黑爬了进去,但通往女儿女婿房间的门怎么也打不开,尸臭、血水和黑暗让我感到剧烈的恐惧感,我使劲踹开了这道门,没想到更恐惧的一幕发生了,一颗倒置的人头就挂在门后,因为是窒息而死,脸色发紫,眼睛瞪圆,我后脑勺一麻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真吓人呀!直到38年后的今天,说起此事我依然后脑勺发麻,至今不愿或者说是也不敢去看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
在唐山,北京军区和沈阳军区先后投入了十万兵力救灾,几乎没有人没拉过痢疾,也有人在余震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经过高温天,到了40多天后,我们收尸队就再也挖不到完整的尸体了,剩下的只有残骸了。不过那时情况好多了,我们发现了残骸,就会通知挖掘机来,挖出的残骸也有了专用的尸骨袋可装,防化兵随即用药物清消现场。比我们刚开始时,马上掩埋尸体,由工兵用战壕机在郊区开挖一米五深的壕沟,然后将尸体推入,再用推土机集体掩埋的方式强多了。我曾认为,经过了唐山岁月你的词典里就不会再有“害怕”二字了,而事实上,你会更加害怕天灾人祸了,因为你知道了那个惨状。
抹不掉的记忆
到11月底,抗震救灾的部队为活着的唐山人盖好能过冬的简易房后,开始陆续撤离唐山。说实话我特别希望快些离开。7月28日凌晨3时40分53.8秒发生的7.8级地震,仅在23秒之后,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24万多人瞬间成为亡灵,留下无数的残伤和孤儿。太多的生命被褫夺,城市满目疮痍甚至摧毁了人们再建它的信心。这场大灾难对死去的人是一种悲哀不幸,对活着的人更是一种创伤煎熬。两个多月救援中见证的死亡、血腥、恐惧、衣衫褴褛的老人、欲哭无泪的女人、面目呆滞的孤儿,伴随着灾难发生时的感动、善良、贪婪,以及面对大自然的威力无力回天的无奈和内疚,让我这颗26岁的心不堪重负;努力“忘却”似乎成了当时最好也是最适合的疗伤方式。
唐山大地震35年后我曾重返唐山,这里已是一个陌生新世界,重建的奇迹被验证,灾难的痕迹似乎已被现代化抹去。只有当年我来救灾时栖身的帐篷旁的残破矿冶学院图书楼作为地震纪念,永远的定格在了那里。我背对着死难人员纪念碑,放眼望着新唐山,会想到些什么呢?作为一个军人,战争时你会面对敌人,正义和复仇会激发你,但是大自然呢?当它粉碎了你的家园、重创了你的同胞时,却连复仇的机会都不会给你,你能做的只有在永远的痛苦中掩埋同胞,重建家园。
(摘自《看历史》2014年第5期)
7月27号那天晚上,感觉和往常很不一样,天气异常闷热,雾气昭昭的,憋闷得喘不上气。前半夜根本无法入睡,人莫名其妙地发慌。特别是农场的老鼠也和往常不一样,这天晚上只要一关灯,大小老鼠就会上蹿下跳出洞,不停歇地奔跑,像是要发生老鼠大战一样。有一只大老鼠还咬伤了炮一班班长的耳朵。此时,谁也想不到这是一场特大灾难即将来临的先兆。
凌晨三四点的样子,似梦似真地听到万鼓齐鸣,又像是上百台的汽车发动机同时发动的轰鸣声,它从遥远的地下传来,又由远渐近像要从你身上碾压过去,睡梦里这声音伴随着大地的颤抖让你处在听天由命的绝望状态。紧接着我被一阵剧烈的晃动掀到床下,迷糊之际听到窑洞外指导员李文梓声嘶力竭般喊着“地震了,地震了,快出来”。农场的宿舍是窑洞式建筑,有一定的抗震能力。战士们都安全地跑出来,凌晨三四点钟是人睡得最死的时候,听到喊声跑出来,是大部分人惊慌失措的本能反应,定了几分钟神儿后才明白是发生了地震。但并不知道震中在哪儿,心里只是说,千万别是北京发生大地震。
熬到早晨6点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响了,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传来了,在河北省的唐山、丰南一带,7月28日3时42分发生了强烈地震的消息。消息说,这次地震为7,5级。其实对于我们来讲七点几级的地震是个什么破坏程度,全然没有概念。
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多死人
我们连队是7月28号接到派一个排去救灾的命令的。连党支部召集全连干部开会,讨论谁去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我表态说,我比其他几位排长年轻,还未成家,没有后顾之忧;再则我的身体好!要求的口气有些不容置疑。党支部同意了我的请求。
我们排是38军第二批次奔赴唐山抗震救灾的部队。第一批已在奔赴唐山的路上了。为了支持我,连里派了一排一班加强了我的排,选了我们连汽车班技术最好的司机做正副驾驶,由我带队出发去救灾。7月29日上午赶到团部和大部队集结后往天津方向出发了。
定县到天津距离两百多公里,公路狭窄破损,瞬间涌进了这么庞大的部队还有惊慌失措逃难的百姓,变得拥挤不堪。下午三四点钟才到达天津郊区,沿途便看到天津城郊的楼裂着大口子,许多大烟囱倒了,平房差不多都倒塌了。看到这情景非常震撼,心情变得凝重,觉得这次任务非同一般。
黄昏时分,当我们到达天津东北部宁河县外围时,部队受阻不能前进。宁河县位于天津和唐山之间,距离唐山市五十多公里,公路贯穿宁河县城。强震把宁河县变成废墟,公路两旁的建筑物坍塌后覆盖住了公路,要靠工兵营用推土机把路推出来,车队才能前行。我们从宁河县的南部入城,沿途看到道路两旁没有一问完整的房屋,全都是砖头瓦砾,损毁程度远比天津更为严重,每个人的心情都显得沉重。通过宁河县城时天色已黑,汽车打着大灯慢慢前行,在车前方一两百米远的公路旁,隐约看到用各种袋子堆起来的一垛垛的东西,乍一看我以为是救灾物资,接近的时候才看清从袋子中伸出的腿、胳膊和头,那是尸体。是当地活着的人和先头部队边开路边刨出来的遇难者,没有时间也没有地方安置,只好先堆放在路边上。七月是高温天,这些尸体虽然挖出来没多久,但很快开始发臭,人体组织液在滴淌。从我到全排士兵全傻眼了,看着这一切,人变得几乎不会说话。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么多的死人,就是对战争的想象也没有这般的恐怖啊。都是二十几岁的小伙子,没有经历过战争也没有经历过大的灾难,实在想象不出地震会给人类造成如此大的灾难。我们并不知道,其实这只是序幕。
出宁河县经过蓟运河,大桥已被震断,部队再次受阻等待着舟桥部队架设临时桥梁。时间已到深夜,几万的大军往灾区赶路,一停就是一大片,天气炎热,坐着不动都汗流浃背,这可给蚊子提供了美餐。当地的蚊子个儿大不怕人,一来便是黑压压的一片,叮过死人再叮活人,没地儿躲没地儿藏。打也打不过来,不出几分钟便浑身是包,奇痒难耐。
接近唐山时公路变宽阔了些,但人车拥挤混乱不堪,我们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公路上的行人,尽可能快地向唐山方向前进。路上都是从唐山方向逃出来的老百姓,有搭汽车的,骑自行车的,更多是步行的,不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各个蓬头垢面,面部惊恐,残胳膊断腿的,头上流着血,有些在行走中倒下再也起不来了,场面血腥凄惨让人震惊不已,灾难的规模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部队必须奉命全力以赴加速赶到集结地,接受统一的救援命令。一路走走停停,历经险阻,终于在7月30日凌晨四五点到达了唐山。
地震现场死一般的寂静
唐山地区当时约有160万人口,城区人口约44万,是一个工业城市,开滦煤矿、唐山钢厂、唐山陶瓷厂、唐山火力发电厂等都是有骨干地位的国营大企业。据说,地震发生后,当时的省长刘子厚第一时间赶到,看着只剩下砖头瓦砾的唐山,大哭了一场。虽然沿路所见所闻已让我们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当我们沿着新华大道进入唐山市时,看到的景象还是让我们所有的军人都被震慑住了。整个市区的建筑就像被一只巨拳捣得粉碎一般,几乎看不到成型的建筑物,断壁残垣上挂着尸体,暴露着的人体躯干,耷拉着淌着血的四肢。四处寂静无声,活着的人在瓦砾中寻找着家人、财物。更多的人披头散发,衣衫褴褛,呆若木鸡,仍旧未从这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中反应过来。偶尔能够听到人们细弱的哭声,还能看到乘机来城里抢猪肉抢粮食抢商店的郊区农民。
我们团受领的任务是进驻唐山矿冶学院,以矿院为中心呈放射状展开救援。唐山矿院是一所全国知名的大学,它的前身是1895年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矿务学学门(科系),是中国近代第一批大学之一。
30日上午我们到达唐山矿院,迎面看到的是唐山矿冶学院图书馆楼,这个异常坚固的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房,二层以上离开了地基,生生整体向前走了一大步。
下了车,营部教导员石凤瑞立即下命令说,以连为单位马上开始救人,我即带领着全排战士沿着学院宿舍楼展开搜救。 开始搜救,其实从士兵到军长根本不知道如何救援:一来谁也没见过、经历过这么大的地震,面对残垣瓦砾不知如何下手;二来没有任何工具可使用,甚至一镐一锹,就靠双手刨挖。七十年代的楼房建筑基本上是四面用砖砌起来,上面用水泥预制板一盖就完事儿,房子盖得简单粗陋,不保暖,不隔音,更谈不上坚固安全,过个火车都轰然作响,遇到这样的大地震左右一摆便轰然坍塌,预制板齐刷刷地拍下来,把人结结实实地压在下面。预制板断了你拿它一点办法也没有,抬不动,打不碎,有时从预制板的边缘明明可以听到被压在下面人的求救声甚至能看到对方,可面对层层交错叠压在一起的预制板愣是束手无策,眼睁睁看着遇难者死去。即便是挖掘出来的遇难遗体怎么处置,如何掩埋,这都是问题。
为了提高救助的成功率,振奋大家的斗志,部队宣布救出一个活人记一等功,挖掘出一个遇难者记一个三等功,并说华国锋总理来了,等着接见救出来的难民呢!以此提振大家的斗志,提醒大家竭尽全力先寻找活着的人。在搜救矿冶学院宿舍楼时,发现这座三层的楼房已经成为一堆废墟,看上去没有一间完整的房屋。我们趴在倒塌的废墟上仔细监听有无幸存者呼救,整个现场死一般的寂静,生怕忽略和漏掉一丝呼救的信息,但是我们没有听到任何的呼救声音。只从瓦砾的缝隙中看到一些遇难者。有个女人衣衫褴褛地跑过来跟我说救救她的妹妹,她家住在三楼,楼房塌了以后,她受伤但活着爬了出来,妹妹现在埋在里面。我们跑过去一看,她妹妹四周都被预制板压着,脸都看不见,只露了一张嘴,嘴里全是灰土,发出游丝般的呻吟,我帮她把嘴里的灰土抠出来,喂她喝了点儿水,安慰她要坚持住,于是我们开始赤手空拳地刨挖她四周可挖的瓦砾,没有挖掘机,没有工具,预制板实在是太重,我们束手无策,不知道该怎么办,她姐姐不停地在安慰她:“要有信心,坚持住啊。”这个女孩儿一直坚持到了下午的四五点钟,吐尽了最后一口气。我们停止了徒劳的挖掘,悲悯无奈地望着这堆废墟。看着失声痛哭的姐姐,我想象这块冷酷的预制板下压埋着的同样是一张有着青春靓丽脸庞的生命。没有把她救出来,那种无助和悲伤的情绪缠绕在内心很多天无法解开。
无法想象的困难
刚到唐山,首先遇到的困难,一是尸臭笼罩整个唐山,让你窒息,我至今也找不到一个准确形容词描述这种味道,我只能说是什么臭都比不过尸臭。二是晚上无地宿营。砖头瓦砾边都是尸体,空地上躺满了活着和等待救治的市民,晚上实在是困极了,就壮着胆挪开几具尸体,腾点地儿,士兵们背靠背和衣而睡。闻着尸臭,睡在死人堆儿里,有时在梦中都不知道自己是死人还是活人。三是完全没有救灾工具,连双手套都没有,救灾效率可想而知。四是没有水喝。我们到达灾区的第二天,空军就开始给我们和灾民空投粮食,但没有水喝。半个唐山的灾民和部队靠的就是唐山矿冶学院附近的一个露天游泳池,肮脏的池水就是我们的救命水!我们团特务连工兵排负责把守看管游泳池,严格限量使用,只许饮用禁止其他使用。可这是什么样的一池水呢?游泳池的水呈深绿色,有腐臭的味道,有大地震房倒楼塌的灰尘,还有动物的死尸,浮游生物,等等,闻着恶心至极。可为了给身体补充水分,我们从郊区农民那儿买回来青绿西红柿倒在锅里,用游泳池里的水煮成浆糊状,红红绿绿的你也看不出来啥颜色,捏着鼻子生喝,喝了吐,吐了喝。
喝水尚且如此困难,洗漱就更不用说了。那时的唐山空气中每天弥漫着尸臭的味道,无论你在哪里,不管你在干什么这种味道都伴随着你。我们每天挖出来的人很多都已开始腐烂,挖的时候手上、身上沾的都是尸体的组织液,没有水可以洗手,吃饭前只能用土搓搓。时间久了甚至分不清这种臭味是现实中的还是记忆中的。记得一直到十月份我们才有了部队防化兵提供的洗澡车,我拼命地用香皂搓洗,可是洗完还是觉着臭。其实那味儿是留在记忆中的。至今我对这种臭味都异常敏感。
7月31号我们排接到上级新的任务,奉命军事管制唐山的一个糖业烟酒仓库,当时那里正在发生老百姓哄抢的情况。地震之后,短暂的惊恐过后大多数幸存者更操心的是自己的基本生存需求,吃什么?这是一家很大的国营仓库,既有烟、酒、糖、茶的仓库,还有鸡蛋和肉类的冷冻库。仓库严重塌方。里面的香烟、酒、糖、鸡蛋等全都暴露在外。灾民发现后一哄而上。
当我们火速赶到那里时就看到衣衫褴褛、赤身露体的灾民们正在疯抢任何能吃的东西。他们边抢边吃,玻璃罐头没有工具打开,往石头上一磕,拿手捧着就吃,手被划破淌着血也全然不顾。记得有个白糖仓库,那时的白糖都是从古巴进口来的,整麻袋的古巴白糖,堆放得像小山包一样高,仓库坍塌后糖经高温一晒,融化的黏液就从麻袋里渗出来,成了真正的唐(糖)山。灾民趴在上面用舌头舔,用牙啃……面对这个混乱发疯的场面,幸存的几个公司领导,那时候叫革委会负责人,面对着国家财产根本没有办法保护。我带领着战士赶到的时候,无论怎样的劝阻根本没有人理睬。
这时候仓库革委会有个领导跟我商量说:“解放军同志,我们民兵的仓库里有两只卡宾枪,要不拿出来放两枪,没准儿管用。”对付这种场面我也没有经验,倒是想起来看过的电影中有这样的情节,为了吓唬人朝天鸣枪。我表示同意,于是仓库的一个负责人拿着只老掉牙的卡宾枪站到高处大家都能看到的地方朝天打了两枪。没想到还真是管用,老百姓一听枪响犹如惊弓之鸟,扔下手里的东西拼命的跑。那个场面真让人百感交集。这种局面直到由我们38军派了一个车队把所有的物资食品全部转移才结束。
8月2号,是来唐山的第三天,这里已经遍地都是来救援的解放军了,步兵工兵卫生兵……因为我们38军是摩托化部队,行动快,是最先到达灾区的,所以遇到的困难也最多。几天后,我们已经有空投下来的简单工具了,但是饮水的艰难仍在考验着我们。那天正在挖掘又一堆废墟时,忽然看见士兵们像密密麻麻的绿蚂蚁一样朝一个方向在跑去,我还以为是又地震了呢。几分钟后,我排战士王仁合抱着两大盒冰棍儿跑回来,气喘吁吁地说:“排长,快点儿吃冰棍儿要不全化了。”安徽兵王仁合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战士,做事认真且精明利索。在连队时我注意到不管天气多么热,这小子从来不脱背心,洗澡时也是这样的。我就问他怎么回事儿?瞒不过了就脱下背心让我看,原来背上有很多乱七八糟的疤痕。他家在安徽农村,他妈下地干活没人管他,就放在炕上,结果他被狼叼跑了,赶巧他妈回家喂奶发现狼叼着儿子正走呢,就敲着个洗脸盆边喊边追,这只怀孕的母狼,被他妈妈追得跑不动就松口了,王仁合捡了条命回来。 “哪儿来的冰棍儿?”王仁合说,他发现了一个塌了的冰棍儿库,他跳下去给我们排的战士们抱上来两盒,这时别的士兵也发现了,瞬间抢得精光。这么热的天儿能吃上冰棍儿简直是天下最幸福的事情,可是一口下去这冰棍儿又臭又苦,许是太渴了顾不了那么多三口两口就吃完了。事后听说有人中毒,原来是制冷用的氨水管道被震裂,流到了冰棍儿上。
我永远都会记得8月3号那一天。下午五点多钟,我们装运完当天挖出的遗体,开始往驻地走。无意中看见从北京方向开过来有几十辆的消防车,这些消防车一看车牌就知道不是灾区的,车开到离我们不远的时候停下来,从车上下来个胖胖的老师傅喊着:“快来喝水!毛主席给你们送水了!”我们虽然近五天没喝过清水了,浑身好像都干枯了,但听了这话,还是泪如泉涌,我迅速跑到废墟里捡了一个被压瘪的洗脸盆,手拉脚踹地让它有了个弧形,接了一盆水,拼命地喝了起来,不怕你笑话,那真是把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那是我一辈子里喝的最香甜可口的水。地震三天后,我们的任务是收尸
我们排到达唐山的第三天后,受领的主要任务就是收尸了,我从此也就被战友们称为收尸队长。记得我们排独立去搜索收尸的第一个任务是营部石教导员向我下达的。就是要为唐山八中的书记收尸。唐山八中是唐山市最好的中学,在唐山的地位相当于北京的四中。
我们到达唐山八中时,看到八中的三层楼房已经碎成了一堆废墟,废墟的顶端坐着被预制板砸掉了半个脑袋的遇难的张书记的遗体,因为这是个暴露目标,在烈日酷暑下,遗体发酵得很大,面部表情扭曲,且高度腐烂,伤口处蝇蛆密布,遗体上身端坐,但下身卡在废墟中,要想把他取出来并不容易。我和几位班长商量后认为可采取的办法是,一人把他上身抱起,在其腰间拴好绳子,大家再一起用力将他拖出来,可以保持尸体的完整。那么谁去负责抱尸体呢?我一连下了三次命令,全排战士竞无人应答。我只好身体力行了!如此近距离接触死尸真让人不寒而栗,举步维艰。但军队打仗就是这样,当官儿的不带头,任务就完不成!我虽身上打着抖,但脸上却很镇静,这是做给我的士兵们看的。我从废墟里拽出一块床单盖在遗体的身上,然后蹲下身抱起他,一声令下,战士们齐下手,一下子就把尸体拖了出来,简单包裹后就移交给了他的家属,他的弟弟跪下感谢我们解放军。有了这次体验后,全排的士兵都坚强了起来,此后,不管遇到何等恶心难看吓人的遗体,大家事先排好队,该谁上谁上,既不退缩也无怨言,且手法也越来越熟练,比如,有人负责从废墟中拖出尸体,有人包有人捆有人抬上收尸车,非常流畅,就这样,在两个月中我们拖挖包裹了四百多具遇难者的尸体,荣立了集体二等功,我个人也立了功。
有一天傍晚,我和战友们正在回矿院驻地的路上,碰到一老太太领着俩孩子,看见我们就扑过来跪在了我们面前。了解到的情况是:老太太的女儿女婿都是矿冶学院教师,已双双遇难,两个小孩和她活下来了,她在这个宿舍楼的废墟前已守了好多天了,盼望能有人爬进废墟里,去她女儿女婿的房间里取回床头柜上的手表和抽屉里的其他值钱物品。老太太信任我们,信任解放军,这事我们不能不管。老太太的家在一层,房间虽然变形和裂纹但还没有完全垮塌,但变形的空腹钢窗只能爬进一人,我壮着胆子摸黑爬了进去,但通往女儿女婿房间的门怎么也打不开,尸臭、血水和黑暗让我感到剧烈的恐惧感,我使劲踹开了这道门,没想到更恐惧的一幕发生了,一颗倒置的人头就挂在门后,因为是窒息而死,脸色发紫,眼睛瞪圆,我后脑勺一麻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真吓人呀!直到38年后的今天,说起此事我依然后脑勺发麻,至今不愿或者说是也不敢去看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
在唐山,北京军区和沈阳军区先后投入了十万兵力救灾,几乎没有人没拉过痢疾,也有人在余震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经过高温天,到了40多天后,我们收尸队就再也挖不到完整的尸体了,剩下的只有残骸了。不过那时情况好多了,我们发现了残骸,就会通知挖掘机来,挖出的残骸也有了专用的尸骨袋可装,防化兵随即用药物清消现场。比我们刚开始时,马上掩埋尸体,由工兵用战壕机在郊区开挖一米五深的壕沟,然后将尸体推入,再用推土机集体掩埋的方式强多了。我曾认为,经过了唐山岁月你的词典里就不会再有“害怕”二字了,而事实上,你会更加害怕天灾人祸了,因为你知道了那个惨状。
抹不掉的记忆
到11月底,抗震救灾的部队为活着的唐山人盖好能过冬的简易房后,开始陆续撤离唐山。说实话我特别希望快些离开。7月28日凌晨3时40分53.8秒发生的7.8级地震,仅在23秒之后,一座拥有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24万多人瞬间成为亡灵,留下无数的残伤和孤儿。太多的生命被褫夺,城市满目疮痍甚至摧毁了人们再建它的信心。这场大灾难对死去的人是一种悲哀不幸,对活着的人更是一种创伤煎熬。两个多月救援中见证的死亡、血腥、恐惧、衣衫褴褛的老人、欲哭无泪的女人、面目呆滞的孤儿,伴随着灾难发生时的感动、善良、贪婪,以及面对大自然的威力无力回天的无奈和内疚,让我这颗26岁的心不堪重负;努力“忘却”似乎成了当时最好也是最适合的疗伤方式。
唐山大地震35年后我曾重返唐山,这里已是一个陌生新世界,重建的奇迹被验证,灾难的痕迹似乎已被现代化抹去。只有当年我来救灾时栖身的帐篷旁的残破矿冶学院图书楼作为地震纪念,永远的定格在了那里。我背对着死难人员纪念碑,放眼望着新唐山,会想到些什么呢?作为一个军人,战争时你会面对敌人,正义和复仇会激发你,但是大自然呢?当它粉碎了你的家园、重创了你的同胞时,却连复仇的机会都不会给你,你能做的只有在永远的痛苦中掩埋同胞,重建家园。
(摘自《看历史》2014年第5期)
宽容一点,生活会更加美好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体会不到宽容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宽容是一种资源。我们在宽容...
幸福就是那么简单
幸福是什么? 简单就是幸福。 听一首优美的音乐,唱一首喜欢的歌曲。家里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和家人聊聊天。或者什么都不想,放下工作的繁忙,到...
你为何感动
这几年,中央电视台有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虽说不论背景、身份、知名度,但十大人物总是煜煜生辉,做出了意义非凡的大事情。 当然,一个人令人感动...
幸福在于心态,快乐在于充实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
热搜
当代寝室名
清纯女大学生
京城八大美人
富婆交流会
淡黄的长群
不醒人室
六位帝皇玩
乱室佳人
未来富婆群
读者言论2020年第1期
自救式消费
求人家拍照腿短
没有骗不到的人
独处时迷人
交际时乏味
304分辨性别法
体外器官
韩式半永久的微笑
微信里007
发际线稳住了吗
年终奖稳住了吗
73855定律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读者言论2020年第4期
熬最晚的夜泡
最贵的枸杞
给眼睛喝的凉水
被动畅聊型人格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你是我的单曲循环
苟且红利
读者言论2020年第5期
猛兽是单独的
牛羊则结队
情死于无趣
爱生于无惧
东方爱幻想
西方很现实
最先知道春天来临
读者言论2020年第6期
脱贫脱单不脱发
无情无疫
大疫灭亲
疫情别恋
小心疫疫
见利忘疫
洗头化妆美颜直播
读者言论2019年第20
读者言论2020年第7期
真肥假宅
洗头式社交
云监工云守望
盐于律己
甜以待人
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
不结婚没价值了吗
古人用典
今人玩梗
储薪积虑
薪如止水
薪平气和
薪尽自然凉
日常三大错觉
间歇性崩溃
送命式熬夜
做梦式想暴富
习惯性治愈
婚后复穷
差旅高手
旅行奇遇
旅行高手
带茶具旅游
人生样本太少
清醒思考的策略
被嫌弃的父母
父母一生的命运
苏东坡南渡北归
故宫寻找苏东坡
苏轼命运
惊艳的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