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来敲门吧 忘记过去 坏记性是变得幸福的一大法宝。丽塔梅布朗 如果你总是不肯忘掉过去你就无法变得幸福快乐。你犯过错误吗?你有过很糟糕的经...
谁能肩起黑暗的闸门?
昨日恰与一位俄语教授兼俄罗斯文学专家同车,途中问起一个一直感兴趣的问题:像勃洛克、叶赛宁等俄罗斯诗人,在1917年后从旧阵营里脱嵌,开口讴歌布尔什维克的新时代,叶赛宁甚至咏叹十月革命的改天换日之功,他们原属的那个仍保持独立性的诗人圈,却似乎并没有群起而攻之。与之相反,尤以阿赫玛托娃为代表的诗人,仍旧保持着对前辈的敬意。是何缘故?帕斯捷尔纳克在《安全保护证》里诉诸很大的篇幅批评马雅可夫斯基的转向,细读之下,文字里浸透的却是遗憾、困惑、伤心,帕氏认为马氏的转向,导致他后来的作品鄙俗不堪,毫无美感,是他自己的损失;而对马氏的道德人品,帕斯捷尔纳克基本沉默。这又是为什么?
教授说,大致有两个原因。第一,俄罗斯不似中国,中国人对道德问题很是敏感,谁谁谁变节了,谁谁谁被招安了,用词都十分严重,而在俄罗斯,文人之间的信赖和依恋,如同他们与土地的依恋一样,那是紧而又紧,难舍难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崇拜,保持在诗艺的层面上,不管其人如何表现,一般都能牢固不破。
第二个原因:俄罗斯文人有妥协的习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俄罗斯文人就是一群精神十分独立,又从来不避向世俗权力妥协的人。
这旬话我听进去了。说到妥协,便想到帕斯捷尔纳克,过去读俄国人的作品和生平,得知帕斯捷尔纳克放弃了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只为不被开除苏联国籍,不被驱逐出境,那真是痛心疾首:为什么?移民难道不好吗?自由空气不是他所要的吗?多少持不同政见者一去国外,国内人再说起他们总是语带羡慕。在我看来,硬碰硬的结果固然难以预料,但作为思想独立的知识分子,一点骨气还是要有的,何况,你看看索尔仁尼琴和布罗茨基,帕氏可能失去的,不见得就比后二者更多吧。
但凡留下,就必然要妥协。在苏联,与在中国不同的是,“气节”之类的东西是不能与才华相提并论的,为了保住自己的才华所生长的水土,让它能有展示的机会,文人必须妥协,这并不丢人。帕斯捷尔纳克放弃诺奖,是因为不愿“断根”;而在阿赫玛托娃身上,同时期发生的妥协行为则更加耐人寻味。
十五年的禁言之后,扼住阿娃喉咙的手终于松开了一点点,根据一种道德标准审视,她付出了妥协、甚至背叛的代价。在帕斯捷尔纳克受难的时候,她竟然出了书——难道她不应该继续进行精神绝食,以声援战友吗?一个弃奖,一个破禁,而且两者之间有着因果联系,即使这两人不翻脸,旁人也该说三道四了。
说三道四的人当然不少。热血的后生觉得70岁的诗歌女神“晚节不保”,不足为奇。但这决不公平。知识分子公开表现自己在权力面前的宁折不弯,曾经会惹来流放乃至杀身之祸,但1960年前后,“解冻”的信息已在空气里浮动,倘若继续强硬地表态,一个台阶都不给,将权力逼到死胡同,是不是反而害及自己所支持的人,甚至导致时局倒退呢?
半个世纪前发生在苏联的事,如今仍然余音不绝。而在俄罗斯文人身上,我们却可以看到,不干涉他人的妥协选择,不要求他人去“肩起黑暗的闸门”,即使谈不上“良知”,也是个人操守的一部分。当然,阿赫玛托娃也没有做直接伤害帕斯捷尔纳克的事,她仔细考虑过自己的转圈空间有多大;她未在帕斯捷尔纳克最困难的时刻发声,但也不会像“文革”时代的那些中国人,如此积极地与过去的朋友反目。
气节良知之类,从来就不是绝对。妥协的实际效果,也是很难估计的。
独立的个体须有原则,有信念,还得有以赛亚·伯林所说的
“现实感”。个体可以掌控的只是很有限的一点东西,热血的人走向成熟,一定会对一句很俗很俗的话有所体会:岂能尽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摘自《杂文月刊》2014年第2期)
教授说,大致有两个原因。第一,俄罗斯不似中国,中国人对道德问题很是敏感,谁谁谁变节了,谁谁谁被招安了,用词都十分严重,而在俄罗斯,文人之间的信赖和依恋,如同他们与土地的依恋一样,那是紧而又紧,难舍难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崇拜,保持在诗艺的层面上,不管其人如何表现,一般都能牢固不破。
第二个原因:俄罗斯文人有妥协的习惯。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始,俄罗斯文人就是一群精神十分独立,又从来不避向世俗权力妥协的人。
这旬话我听进去了。说到妥协,便想到帕斯捷尔纳克,过去读俄国人的作品和生平,得知帕斯捷尔纳克放弃了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只为不被开除苏联国籍,不被驱逐出境,那真是痛心疾首:为什么?移民难道不好吗?自由空气不是他所要的吗?多少持不同政见者一去国外,国内人再说起他们总是语带羡慕。在我看来,硬碰硬的结果固然难以预料,但作为思想独立的知识分子,一点骨气还是要有的,何况,你看看索尔仁尼琴和布罗茨基,帕氏可能失去的,不见得就比后二者更多吧。
但凡留下,就必然要妥协。在苏联,与在中国不同的是,“气节”之类的东西是不能与才华相提并论的,为了保住自己的才华所生长的水土,让它能有展示的机会,文人必须妥协,这并不丢人。帕斯捷尔纳克放弃诺奖,是因为不愿“断根”;而在阿赫玛托娃身上,同时期发生的妥协行为则更加耐人寻味。
十五年的禁言之后,扼住阿娃喉咙的手终于松开了一点点,根据一种道德标准审视,她付出了妥协、甚至背叛的代价。在帕斯捷尔纳克受难的时候,她竟然出了书——难道她不应该继续进行精神绝食,以声援战友吗?一个弃奖,一个破禁,而且两者之间有着因果联系,即使这两人不翻脸,旁人也该说三道四了。
说三道四的人当然不少。热血的后生觉得70岁的诗歌女神“晚节不保”,不足为奇。但这决不公平。知识分子公开表现自己在权力面前的宁折不弯,曾经会惹来流放乃至杀身之祸,但1960年前后,“解冻”的信息已在空气里浮动,倘若继续强硬地表态,一个台阶都不给,将权力逼到死胡同,是不是反而害及自己所支持的人,甚至导致时局倒退呢?
半个世纪前发生在苏联的事,如今仍然余音不绝。而在俄罗斯文人身上,我们却可以看到,不干涉他人的妥协选择,不要求他人去“肩起黑暗的闸门”,即使谈不上“良知”,也是个人操守的一部分。当然,阿赫玛托娃也没有做直接伤害帕斯捷尔纳克的事,她仔细考虑过自己的转圈空间有多大;她未在帕斯捷尔纳克最困难的时刻发声,但也不会像“文革”时代的那些中国人,如此积极地与过去的朋友反目。
气节良知之类,从来就不是绝对。妥协的实际效果,也是很难估计的。
独立的个体须有原则,有信念,还得有以赛亚·伯林所说的
“现实感”。个体可以掌控的只是很有限的一点东西,热血的人走向成熟,一定会对一句很俗很俗的话有所体会:岂能尽遂人意,但求无愧于心。
(摘自《杂文月刊》2014年第2期)
宽容一点,生活会更加美好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体会不到宽容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宽容是一种资源。我们在宽容...
幸福就是那么简单
幸福是什么? 简单就是幸福。 听一首优美的音乐,唱一首喜欢的歌曲。家里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和家人聊聊天。或者什么都不想,放下工作的繁忙,到...
你为何感动
这几年,中央电视台有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虽说不论背景、身份、知名度,但十大人物总是煜煜生辉,做出了意义非凡的大事情。 当然,一个人令人感动...
幸福在于心态,快乐在于充实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
热搜
当代寝室名
清纯女大学生
京城八大美人
富婆交流会
淡黄的长群
不醒人室
六位帝皇玩
乱室佳人
未来富婆群
读者言论2020年第1期
自救式消费
求人家拍照腿短
没有骗不到的人
独处时迷人
交际时乏味
304分辨性别法
体外器官
韩式半永久的微笑
微信里007
发际线稳住了吗
年终奖稳住了吗
73855定律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读者言论2020年第4期
熬最晚的夜泡
最贵的枸杞
给眼睛喝的凉水
被动畅聊型人格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你是我的单曲循环
苟且红利
读者言论2020年第5期
猛兽是单独的
牛羊则结队
情死于无趣
爱生于无惧
东方爱幻想
西方很现实
最先知道春天来临
读者言论2020年第6期
脱贫脱单不脱发
无情无疫
大疫灭亲
疫情别恋
小心疫疫
见利忘疫
洗头化妆美颜直播
读者言论2019年第20
读者言论2020年第7期
真肥假宅
洗头式社交
云监工云守望
盐于律己
甜以待人
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
不结婚没价值了吗
古人用典
今人玩梗
储薪积虑
薪如止水
薪平气和
薪尽自然凉
日常三大错觉
间歇性崩溃
送命式熬夜
做梦式想暴富
习惯性治愈
婚后复穷
差旅高手
旅行奇遇
旅行高手
带茶具旅游
人生样本太少
清醒思考的策略
被嫌弃的父母
父母一生的命运
苏东坡南渡北归
故宫寻找苏东坡
苏轼命运
惊艳的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