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幸福来敲门吧 忘记过去 坏记性是变得幸福的一大法宝。丽塔梅布朗 如果你总是不肯忘掉过去你就无法变得幸福快乐。你犯过错误吗?你有过很糟糕的经...
为什么人一边说爱动物,却又每天吃它们?
天底下再也没有比人更矛盾的物种!
爱狗人士对于吃狗肉者深恶痛绝,然而,他自己可能天天都大鱼大肉,吃着同样名为“动物。”的肉。
大部分人认为斗牛、斗鸡是很惨忍的竞赛,希望停办或立法禁止,然而,比起工业化畜养的牛鸡,竞赛用的牛鸡们在驯养的过程中活得比工业化畜牧场的牛鸡好,吃得好睡得好,寿命也更长。为什么我们能够忍受工业畜牧方式的残忍,却无法接受斗牛斗鸡?
环保人士不能接受动物实验制作的化妆品与保养品,但如果动物实验是用于开发拯救人类生命的药物,似乎某种程度上又被许可?
西雅图知名鱼铺,每天以抛接鱼的尸体引来全世界大批观光客的注目,其故事还被写成书,大为畅销。然而,《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的作者哈尔·贺扎格说,如果今天抛接的动物改为猫的尸体,你看看还会不会有人觉得振奋、欢欣?
日常生活中的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从来没有单一标准,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偏好,社会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人愿意虚心承认此一“事实”也就罢了,偏偏大多数人都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自己是好人,是爱护动物的人,假装没看见人类对动物的双重标准。
哈尔·贺扎格说,人类动物互动关系学的崛起,就是想要了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关系,透过各种实验与观察,解开人类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道德一贯性,绝大多数人的道德都是不连贯的,有位序的,充满逻辑矛盾的。如果有谁真的坚持以逻辑的方式来遵守道德,特别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那只会自曝其不足。
自认爱动物的人,最常陷入自己和动物关系的道德迷惑中。例如,哈尔·贺扎格发现因为爱动物而选择吃素的人,会因为上餐厅吃饭不小心吃下一块牛肉而痛苦懊悔难过,但却不认为吃鸡蛋或鱼有任何问题,只因为某些人不认为这些是“动物”。
哈尔·贺扎格在《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一书里,深入浅出地带出许许多多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的道德矛盾,人类如何自己建构一套道德位序来合理化自己的不合逻辑的爱护动物行为,说我们都是伪善者可能太沉重,但也许逻辑不一致的道德观就是人类一直以来能够好好地活在世界上的方法。
在面对动物与自己的关系时,与其说是理性、逻辑、道德决定了我们的判断,不如说是感性、个人偏好(像是人偏爱拥有幼儿人类特征的动物,视之为可爱,便不忍吃食或虐待)。
更深层地来看哈尔-贺扎格这本书,其实作者处理的是“我群”与“他群”的分类学问题。中国有句俗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抵上“我群”与“他群”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分类方法,任何标准都可以成为区分“我群”与“他群”的做法,重点是被归类到“我群”之后,可以享受身为自己人的待遇,被归类到“他群”之后,则被非人对待。
因此,被当作宠物的动物,是饲主的自己人了,就像家庭成员的一分子,说什么也不能被侵犯。相反地,就算是人,如果被归类到“他群”,将会受到非人性的对待。哈尔·贺扎格在书中举了希特勒纳粹时期的德国为例,希特勒本人是素食主义者,且爱护动物,还制订了(《动物保护法》,但希特勒却仇恨犹太人,于是在纳粹时期的德国,犹太人的地位甚至不如动物。
人类学家玛莉·道格拉斯认为,人类用以“分类”神圣与肮脏的标准,是一件事物是否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像食物摆在碗里,被认为是正确的分类方式(食物就是要放在碗里),因此并不觉得肮脏,但若被摆在地上,因为是不正确的分类方式,所以被视为肮脏(即便地板刚扫过拖过,还没人踩过,非常干净)。
虽然哈尔·贺扎格在书中没有谈到道格拉斯的秩序论,不过,我认为人类分类动物,决定其是宠物或食物的最终依据,其实就是人类脑中自成一套的分类学标准,而这套标准并不科学也不合逻辑,却对人类自己有好处。所以这套标准虽有某种程度的最大公约数,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是人人有其巧妙不同。
哈尔·贺扎格毋宁说是想透过人类与动物互动关系的矛盾复杂性来提醒人类,人在面对世界与异己的态度并没有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客观(道德)标准,所有的标准都是人为且按己意/己需建构的,说穿了其实是武断而任性的。当我们越了解自己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高道德与神圣,也许能够更为谦卑地面对世界,与其他人或动物互动时,或许反而能对广大世界更好!
为何世上多疯狗无疯猫 盛可以
小时候我们家养猫养狗,猫狗一见面就掐,满地奔跑。一般是狗主动挑衅,嬉皮笑脸,或龇牙咧嘴,狺狺狂吠。猫斯文,偶尔用猫爪把狗收拾得鼻青脸肿,但更多时候它选择躲,上树爬窗,飞檐走壁。狗以为自己威武,追得更欢。猫停在高处淡定地俯视,狗仰望着,好像在说有种你下来,又仿佛羡慕猫的本领。猫不理它,表情悲悯傲慢,狗不走,它便索性在高处打盹。狗终觉无聊,就去撵鸡扑鸭,惹是生非,实在没啥玩的了,就去拿耗子,扒耗子洞,刨出一堆土,鼻子伸进洞口使劲嗅。
对待无聊的狗,猫的姿态是明智的。躲不是胆小,不是懦弱。而是不愿自己高贵的皮毛沾上癞狗的唾液。猫喜清静,爱干净,与世无争。N年以前,它便修成了这样的品质,理智冷静,不随波逐流,大部分时间用来反省深思。它柔韧有度,不贪婪,不饕餮。它懂得生活的哲学,生命的意义。它看得透人世情,从不自我迷失。所以这世上只有疯狗,没有疯猫。
(摘自《甘肃日报》)
爱狗人士对于吃狗肉者深恶痛绝,然而,他自己可能天天都大鱼大肉,吃着同样名为“动物。”的肉。
大部分人认为斗牛、斗鸡是很惨忍的竞赛,希望停办或立法禁止,然而,比起工业化畜养的牛鸡,竞赛用的牛鸡们在驯养的过程中活得比工业化畜牧场的牛鸡好,吃得好睡得好,寿命也更长。为什么我们能够忍受工业畜牧方式的残忍,却无法接受斗牛斗鸡?
环保人士不能接受动物实验制作的化妆品与保养品,但如果动物实验是用于开发拯救人类生命的药物,似乎某种程度上又被许可?
西雅图知名鱼铺,每天以抛接鱼的尸体引来全世界大批观光客的注目,其故事还被写成书,大为畅销。然而,《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的作者哈尔·贺扎格说,如果今天抛接的动物改为猫的尸体,你看看还会不会有人觉得振奋、欢欣?
日常生活中的人类,对待动物的态度从来没有单一标准,总是根据自身的利益、偏好,社会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如果人愿意虚心承认此一“事实”也就罢了,偏偏大多数人都自我感觉良好地认为自己是好人,是爱护动物的人,假装没看见人类对动物的双重标准。
哈尔·贺扎格说,人类动物互动关系学的崛起,就是想要了解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矛盾关系,透过各种实验与观察,解开人类其实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道德一贯性,绝大多数人的道德都是不连贯的,有位序的,充满逻辑矛盾的。如果有谁真的坚持以逻辑的方式来遵守道德,特别是人类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那只会自曝其不足。
自认爱动物的人,最常陷入自己和动物关系的道德迷惑中。例如,哈尔·贺扎格发现因为爱动物而选择吃素的人,会因为上餐厅吃饭不小心吃下一块牛肉而痛苦懊悔难过,但却不认为吃鸡蛋或鱼有任何问题,只因为某些人不认为这些是“动物”。
哈尔·贺扎格在《为什么狗是宠物?猪是食物?》一书里,深入浅出地带出许许多多人与动物的互动关系的道德矛盾,人类如何自己建构一套道德位序来合理化自己的不合逻辑的爱护动物行为,说我们都是伪善者可能太沉重,但也许逻辑不一致的道德观就是人类一直以来能够好好地活在世界上的方法。
在面对动物与自己的关系时,与其说是理性、逻辑、道德决定了我们的判断,不如说是感性、个人偏好(像是人偏爱拥有幼儿人类特征的动物,视之为可爱,便不忍吃食或虐待)。
更深层地来看哈尔-贺扎格这本书,其实作者处理的是“我群”与“他群”的分类学问题。中国有句俗话,“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大抵上“我群”与“他群”并没有一个单一的分类方法,任何标准都可以成为区分“我群”与“他群”的做法,重点是被归类到“我群”之后,可以享受身为自己人的待遇,被归类到“他群”之后,则被非人对待。
因此,被当作宠物的动物,是饲主的自己人了,就像家庭成员的一分子,说什么也不能被侵犯。相反地,就算是人,如果被归类到“他群”,将会受到非人性的对待。哈尔·贺扎格在书中举了希特勒纳粹时期的德国为例,希特勒本人是素食主义者,且爱护动物,还制订了(《动物保护法》,但希特勒却仇恨犹太人,于是在纳粹时期的德国,犹太人的地位甚至不如动物。
人类学家玛莉·道格拉斯认为,人类用以“分类”神圣与肮脏的标准,是一件事物是否摆在正确的位置上。像食物摆在碗里,被认为是正确的分类方式(食物就是要放在碗里),因此并不觉得肮脏,但若被摆在地上,因为是不正确的分类方式,所以被视为肮脏(即便地板刚扫过拖过,还没人踩过,非常干净)。
虽然哈尔·贺扎格在书中没有谈到道格拉斯的秩序论,不过,我认为人类分类动物,决定其是宠物或食物的最终依据,其实就是人类脑中自成一套的分类学标准,而这套标准并不科学也不合逻辑,却对人类自己有好处。所以这套标准虽有某种程度的最大公约数,但实际执行起来却是人人有其巧妙不同。
哈尔·贺扎格毋宁说是想透过人类与动物互动关系的矛盾复杂性来提醒人类,人在面对世界与异己的态度并没有一套放诸四海皆准的客观(道德)标准,所有的标准都是人为且按己意/己需建构的,说穿了其实是武断而任性的。当我们越了解自己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高道德与神圣,也许能够更为谦卑地面对世界,与其他人或动物互动时,或许反而能对广大世界更好!
为何世上多疯狗无疯猫 盛可以
小时候我们家养猫养狗,猫狗一见面就掐,满地奔跑。一般是狗主动挑衅,嬉皮笑脸,或龇牙咧嘴,狺狺狂吠。猫斯文,偶尔用猫爪把狗收拾得鼻青脸肿,但更多时候它选择躲,上树爬窗,飞檐走壁。狗以为自己威武,追得更欢。猫停在高处淡定地俯视,狗仰望着,好像在说有种你下来,又仿佛羡慕猫的本领。猫不理它,表情悲悯傲慢,狗不走,它便索性在高处打盹。狗终觉无聊,就去撵鸡扑鸭,惹是生非,实在没啥玩的了,就去拿耗子,扒耗子洞,刨出一堆土,鼻子伸进洞口使劲嗅。
对待无聊的狗,猫的姿态是明智的。躲不是胆小,不是懦弱。而是不愿自己高贵的皮毛沾上癞狗的唾液。猫喜清静,爱干净,与世无争。N年以前,它便修成了这样的品质,理智冷静,不随波逐流,大部分时间用来反省深思。它柔韧有度,不贪婪,不饕餮。它懂得生活的哲学,生命的意义。它看得透人世情,从不自我迷失。所以这世上只有疯狗,没有疯猫。
(摘自《甘肃日报》)
宽容一点,生活会更加美好
无论什么人,只要他没有尝过饥与渴是什么味道,他就永远也享受不到饭与水的甜美,体会不到宽容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 宽容是一种资源。我们在宽容...
幸福就是那么简单
幸福是什么? 简单就是幸福。 听一首优美的音乐,唱一首喜欢的歌曲。家里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和家人聊聊天。或者什么都不想,放下工作的繁忙,到...
你为何感动
这几年,中央电视台有感动中国的人物评选,虽说不论背景、身份、知名度,但十大人物总是煜煜生辉,做出了意义非凡的大事情。 当然,一个人令人感动...
幸福在于心态,快乐在于充实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
热搜
当代寝室名
清纯女大学生
京城八大美人
富婆交流会
淡黄的长群
不醒人室
六位帝皇玩
乱室佳人
未来富婆群
读者言论2020年第1期
自救式消费
求人家拍照腿短
没有骗不到的人
独处时迷人
交际时乏味
304分辨性别法
体外器官
韩式半永久的微笑
微信里007
发际线稳住了吗
年终奖稳住了吗
73855定律
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读者言论2020年第4期
熬最晚的夜泡
最贵的枸杞
给眼睛喝的凉水
被动畅聊型人格
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你是我的单曲循环
苟且红利
读者言论2020年第5期
猛兽是单独的
牛羊则结队
情死于无趣
爱生于无惧
东方爱幻想
西方很现实
最先知道春天来临
读者言论2020年第6期
脱贫脱单不脱发
无情无疫
大疫灭亲
疫情别恋
小心疫疫
见利忘疫
洗头化妆美颜直播
读者言论2019年第20
读者言论2020年第7期
真肥假宅
洗头式社交
云监工云守望
盐于律己
甜以待人
有家回有人等有饭吃
不结婚没价值了吗
古人用典
今人玩梗
储薪积虑
薪如止水
薪平气和
薪尽自然凉
日常三大错觉
间歇性崩溃
送命式熬夜
做梦式想暴富
习惯性治愈
婚后复穷
差旅高手
旅行奇遇
旅行高手
带茶具旅游
人生样本太少
清醒思考的策略
被嫌弃的父母
父母一生的命运
苏东坡南渡北归
故宫寻找苏东坡
苏轼命运
惊艳的人名